2023年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学生
全日制本科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坐落于千年商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源地——广州,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财经政法人才培养高地、现代服务业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研究重地,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2021年),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广东省“绿色学校”。
学校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起始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1985年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人才梦”托起“广财梦”,践行“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秉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以及全体师生的不懈奋斗,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财经类院校,并在2020年学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发展新目标。
学校现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位于广州琶洲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佛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佛山市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学校绿树繁花,香飘四季,环境幽雅,洁净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共有30个教学科研单位、66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1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281万元;图书馆藏书495万册,馆舍面积5.4万平方米,能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新文科、新商科、交叉学科。应用经济学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和法学2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数字经济学2021年获批新增为“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水平较高、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5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5%,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比约26%。现有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珠江学者、“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杰青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近70人次。聘任“南岭学者”14人,博士生导师28人,全职聘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外籍高层次人才等担任学科顾问。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20支,有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3人。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全国首批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拥有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审计学、电子商务、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酒店管理、经济学、保险学、商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1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资产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经济统计学、旅游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新闻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金融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环境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翻译等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全球CGE模型的大国贸易政策博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宪法学”“零售学”等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近两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65项,在“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67项,大学生竞赛获奖数量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4名,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8篇专业学位教学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遍布广东省内金融、税务、政法系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在96%以上,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十大经济创新人物、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反走私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税收征管能手、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建行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中国最美社工,以及一批知名企业创始人、高层管理人员等杰出校友。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研理念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贡献广财智慧,发出广财声音。拥有省级研究平台21个,研究领域涉及应用经济、法律、财政、科技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湾区创新力提升、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近两年来,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6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绿色发展背景下产品环境足迹标准化及其应用》项目获教育部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交融发展趋势及其国际规则变化研究》在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21年)评选中获报告类二等奖;《交通基础设施影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报告》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校聚焦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参与起草地方法规3部,为改革开放、大湾区建设发展等提供“广财方案”,79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部委、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43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部委、省市政府部门采纳。有68位专家被聘为省级以上党政部门决策咨询专家,3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实施对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水平和效益。与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施近60个各类国际化教育项目。现已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全国财经院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区块链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联盟的成员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分会监事单位,以及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挂牌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院校、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合作院校、2021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立项单位、“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入围高校、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最佳合作单位”。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立项建设了9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类项目,持续主办“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和“中国-拉丁美洲国家税务国际论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讨会。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广东财经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扭住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工作总目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事关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发展深层次问题上聚焦发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努力为广东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28日)
二、招生计划
序 号 | 本科专业 | 学位 | 所在学院 | 招生 人数 | 授课语言 | 学习地点 |
1 | 商务英语 | 文学学士 | 外国语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
2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学士 | 工商管理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或佛山校区 |
3 | 国际商务 | 管理学学士 | 经济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或佛山校区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学士 | 经济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或佛山校区 |
5 | 金融学 | 经济学学士 | 金融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或佛山校区 |
6 | 法学 (国际经济法方向) | 法学学士 | 法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或佛山校区 |
7 | 汉语言文学 (商务汉语方向) | 文学学士 | 人文与传播学院 | 50 | 汉语/英语 | 广州校区 |
【注】
1) 广州校区校内宿舍申请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
2)授课方式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准。
三、学习年限
标准修业年限:4学年
四、 新生奖学金
接受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品学兼优的国际学生,可以申请“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人民币10,000元/人。请报名时填写《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
五、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缴费方式
1.报名费:人民币500元/人(约80美元)。提交报名材料时,请附上缴费凭证,否则为无效申请。账户信息如下:
账号:714657755062
开户行:中国银行广州新港中路支行
开户名:广东财经大学
2. 学费:每学年人民币19000元(约2800美元)。
3.住宿费:
单人间:每学年人民币12000元(约1800美元,不含水电费和饮用开水费,热水洗澡费另计)
双人间:每学年人民币6000元(约900美元,)
4. 在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时,以人民币(现金或刷卡)按学年缴付学费和住宿费。
【注】中文水平较高、能够与中国学生同班学习的国际学生,
可选择入读我校的任何本科专业,
学费优惠40%,即每学年人民币11400元(约1700美元)。
五、申请时间
入学当年5月15日前截止
六、申请资格
1. 非中国国籍,年龄18—45周岁,高中毕业,身心健康、对华友好。
2. 英语水平优良,雅思总分至少5.5,或托福(机考)总分至少70分
3. 入读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专业,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HSK4级)。
七、申请材料
1.国际学生入学申请表(附件1)
2.有效期内的护照复印件一份
3.经毕业学校确认的高中成绩单和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各一份(非英文或中文的,还须提供经公证的英文或中文翻译文本;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高中预计毕业证明原件。)
4.2封推荐信:一封毕业高中校长的推荐信和一名教师的推荐信
5. 经济保证证明(模板见附件2)和本人或父母之一的存款证明(折合人民币至少4万元)
6. 护照照片4张
7. 来粤学习和研究计划
8. 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附件3)(若申请)
9. 雅思或托福(机考)成绩单
10. 汉语水平考试(HSK)证书和成绩单复印件各一份(申请中文为教学语言专业者,必须提供)
11.曾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著作及作品(若有)
12. 获奖证书、奖状等能够证明本人综合能力的材料(若有)
13. 体检表
14. 无犯罪记录证明
八、申请流程
1.申请人在申请截止日期前,通过Email、传真、邮寄或面送等方式,向广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提交上述申请材料。邮箱地址:fao3@gdufe.edu.cn.
2.学校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报名条件的申请人进行英语面试(现场或网络,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3.学校向被录取者快递来华留学证明、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和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2)。
4.被录取者持我校出具的来华留学证明、录取通知书和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2),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办理X1字或者X2字签证。
5.被录取者于入学当年的秋季学期初,按录取通知书上的规定时间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并缴付第一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
九、联系方式
地 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邮编:510320)
广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联 系 人:石璇
电 话:+86 20 8409 6080
传 真:+86 20 8409 6140
电子邮箱:fao3@gdufe.edu.cn
英文网址:http://english.gdufe.edu.cn/
十、学习要求与毕业条件
详阅各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请访问以下网址:http://english.gdufe.edu.cn/1835/list.htm
十一、入学须知
1. 国际学生须在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时,以人民币(现金或刷卡)按学年缴付学费和住宿费。
2. 国际学生须自入境之日起30日内,在学校外事人员协助下,到广州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外国人居留证件;如果选择在学校宿舍外居住,须报经学校批准,并在学校外事人员协助下,到广州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3. 国际学生在入学时,须在学校外事人员协助下,到广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经体检确认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的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的国际学生,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4. 国际学生须在学校外事人员指导下,自费购买保险。对未按规定投保的,不予录取;对已在学校学习的,勒令退学或者不予注册。
5. 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风俗习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规定年限内(3—7学年)完成学校学习任务。
6. 国际学生享有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学习条件和医疗服务,但不享有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各类奖助金。
7. 学校鼓励国际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国际学生还可以自愿参加公益活动和中国重大节日庆祝活动。
8. 经学校批准,国际学生可以在校内指定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民族的内容或者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
9. 经学校批准,国际学生可以在校内成立联谊团体,在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并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和管理。
10. 学校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国际学生不得在校内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
11. 国际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者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12. 品学兼优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申请在中国就业或创业。
欢 迎 报 读 华 南 名 校 广 东 财 经 大 学!
附件一:
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学生入学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m ).docx
附件二:
经济保证证明 (State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docx
附件三: